人类大约有6000多种语言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,语言学家对这些语言做过统计以后,发现了一个现象,那就是亲属称谓中的“妈妈”和“爸爸”这两个词的发音在绝大多数语言中都非常相似,特别是“妈妈”一词,在所有的语言中,其口语发音几乎都是相似的。
第一:人类口语的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的发音非常类似
汉语里“妈妈”的发音是mama,俄语里“妈妈”的发音也是mama,英语里的“妈妈”是mother,但是,英语口语的“妈妈”是mom、mummy,英语口语的“mom”也几乎与“mama”的发音非常类似。
汉语里“爸爸”的发音是baba,英语里的“爸爸”写作father,但是,口语的“爸爸”则是papa,papa的发音与“爸爸”非常类似。人类的亲属称谓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惊人的相似性,是否表明人类的语言都来自于同一种语言呢?其实并不是这样的!人类口语的“爸爸”与“妈妈”,达到了惊人的相似性,主要是人类发音器官的构造决定的,人类的婴儿,往往凭借自己的本能发音,对于他们来说,元音的a是最容易发出来的,嘴巴张开,声带振动,就可以发生a的声音。汉语拼音中的“b”、“p”、“m”都是声母,是双唇音,英语辅音字母的“p”、“b”、“m”的发音,也是双唇音,由于婴儿天生就会吸吮乳汁,在没有牙齿的情况下,发出双唇音也是比较容易的,因此,元音的“a”与辅音的“p”、“b”、“m”就组合成了papa、baba、mama的发音。
展开剩余71%如果人类的语音都来自于同一种语言的话,那么,不仅亲属称谓的发音非常相似,一些常用的词汇,也应该非常相似,比如:“水”、“面包”、“火”、“石头”、“树”等等,我们以“水”的发音来说明这个问题:人类离不开水,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,但是,汉语、英语和日语中的“水”的发音,差别非常大,英语的“水”是water,日语中的“水”,用汉字写作“水”,但是,发音是mizu,而俄语、法语、英语的“水”的发音则非常相近,因为俄语、法语与英语都是印欧语系的语言,说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的起源。
第二:甲骨文里的“父”是一把斧子
因为汉语的“妈妈”、“爸爸”一词,与英语中的“mom”、“papa”的发音非常类似,所以,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,近现代以来,中国人常用的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的亲属称谓是不是一个外来词呢?
《广雅》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词典,成书于三国时期,收录了“爸”一词,爸就是父的意思,在秦汉时期,“爸”与“父”的发音是一样的,《广雅》里同样也收录了“妈”一词,妈就是母的意思,在秦汉时期,“妈”与“母”的发音也是相似的。因此,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,口语里就称呼父亲为爸爸,母亲为妈妈了。
“父”是一个象形字,在上古时期,发音就来源于口语的“爸爸”,那么,为什么“父”的象形字是一把斧子呢?
原始社会的石斧,如图所示,中间的孔,有绳索穿过,是用来绑住斧子的把手的,只不过因年代久远,把手和绳索皆腐烂了而已。在甲骨文里,“父亲”的“父”就是斧子的象形,为了与斧子相区别,又另外造了一个“斧”字来区别“父”字。
在原始社会,男人劳动的主要工具就是斧子,因此,称呼父亲的词,写作“父”,也不足为奇,但是,我们会发现用一把斧子来表示父亲,似乎显得父亲不够亲密,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,人们的婚姻关系导致了小孩只知其母,不知其父,父亲并不是一个很亲密的亲属称谓,一个部落里使用斧子的男人,都有可能是自己的父亲。汉字里的“叔”、“伯”、“舅”也是很晚才有的,甲骨文里没有“叔”、“伯”、“舅”的亲属称谓,最早的时候,人们称叔叔、伯伯、舅舅为父,因此,后世也有叔父、伯父、舅父的称谓。
与此同时,在中国古代,父也是对男子的美好称谓,如: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里有:“四人者:庐陵萧君圭君玉,长乐王回深父,余弟安国平父、安上纯父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,临川王某记。”其中的“父”皆是对男子的美称,也可写作“甫”;《诗经》里有:“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。”其中的“尚父”是对姜尚的尊称,姜尚就是姜太公。
父亲的“父”在甲骨文里是一把斧子的形象,《说文解字》里又有“父,矩也,家长,率教者”的记载5万炒股怎么加杠杆,《三字经》里则有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的说法,因此,人类作为一个智慧生物,生儿育女,不仅是传递自己的基因,还要把人生的智慧与经验教给儿女。
发布于:天津市